我們今天來到了龍山寺,
大家記不記得,
我們之前去過了啊?
不記得的人,可以再去看一遍我的文章!
而且,
很巧的是,
今天的行程和上一次完全一模一樣!
超神的!!!
哈哈!
但今天我不是導遊,
今天的導遊是6年級的紅龍,
剛好也是我們老師的小孩,
今天好多剛好的是啊!
好啦!
廢話說夠多了,
該切入正題了!
剝皮寮
首先,
我們來到了剝皮寮,
但就像我說的,
這我們上次就來過了,
我先介紹一下它的外觀和歷史,
乾隆28年(1763年)「北皮藔街」的名稱即出現於艋舺地契中,
推估剝皮寮聚落成形於清代早期,
至今已有兩百多年,
清治時期的剝皮寮,
名稱不管是「北皮藔街」、
「福皮藔街」或「福地藔街」,
已有店屋的型態,
且皆已街名稱之,
表示具相當發展之聚落形成。
明治28年(1895年),
剝皮寮地名由「福地藔街」改為「北皮藔一丁目、二丁目、三丁目」。
大正11年(1922年)進行町名改正,
廢街庄為町,
北皮藔街改為「八甲町」和「新富町」。
「市區改正」而開闢的廣州街、
昆明街與康定路,
將舊有剝皮寮街(今康定路 173 巷)從清治時期的重要街道,
一變為隱身聚落中的巷弄。
舊有剝皮寮街(今之康定路173巷)與廣州街間有一塊空地,
乃二戰期間日本政府徵收作消防水池的遺址。
據地方耆老所言,
剝皮寮乃因清朝時期福州商船運進杉木,
在此剝去樹皮而得名。
現在鄰近的康定路和廣州街交會口一帶的路段,
則因早期發展為煤炭販售集散地而通稱「土炭市」,
當時曾是商業交易熱絡的街道,
擁有不少精緻的洋房,
至今仍保有初期開發的空間特色與都市紋理。
它的外觀。
這裡是它的入口。
這也是它的外觀,
但這是不同角度。
還有這裡面以前住著一個很厲害的醫生......
就是他!!!
呂~阿~昌~
好矮,
哈哈!
各類草藥Part1
各類草藥Part2
各類草藥Part3
一線曙光。
感應超爛的感應介紹器。
喂喂喂!
超載!
我以法律第87條逮捕妳們!
地圖。
雖然不是普通的,
但我也忘記哪裡特別了。
這啥???
自己蓋的違建品。
超老的電話。
這樓梯走起來會皮皮挫。
套圈圈ㄟ!
我也有玩,
只是我命中率差不多只有0趴。
古老的建築。
一字排開,
只是沒有全部人。
我記得上次也有拍這張。
三仙過海。
傳聲筒。
剝皮寮被砍一半。
青草巷
青草巷早期被稱為救命巷,
因為早期青草是用來治病的。
貓貓乖乖!
青草茶!
超好喝!
一堆青草!!!
龍山寺
現在我們來到了龍山寺,
剛好我們上次也有來,
所以我就不多說歷史了。
人山人海~~~
又是廟,
剛好是我最討厭的兩種特質。
為了趕上現代,
連這種古蹟也裝了這種東東呢!
(開車請看紅綠燈......這句話我聽過超多遍,
相信各位也是。)
要是人在少一點得話我應該會很喜歡來這裡。
美食!!!!!!!!!
最後,
又來到了我們的壓軸戲~~~
美食~~~~!!!!!
這次要吃什麼呢?
讓我來為你解答,
ㄟㄟㄟ
等等等,
是「原本」要吃的東東,
龍都冰菓!!!
但是,
我們卻發生一個連老師來這麼多次卻也都沒見過的事...........................
工休一天!!!!!!!!!!!!!!!!
工休一天!!!!!!!!!!!!!!!!
工休一天!!!!!!!!!!!!!!!!
因為很重要,
所以說三遍。
真是太悲哀了!
所以,
我們之後去吃了一家魷魚羹麵店,
我覺得還好,
所以就不多加介紹了,
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那家店禁止拍攝。
哈哈!!!